观塘区
现在一艘航母可能会8、90亿美元,500多亿人民币,按照现在中国正式的国防开支来算,一年的预算中也买不了多少艘航母。
2.有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隐藏风险。对不良债权的评估作价是关键。
过去,国有商业银行和作为其主要贷款对象的国有企业,是同一利益主体的不同代理人,而不是有独立利益的产权主体。新颁布的《物权法》赋予了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对不动产的查询权,明确了司法裁定抵债情形下物权变动规则,增设了动产浮动抵押担保、应收账款质押及基金份额质押等新型担保制度。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金融债权保护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遏制盛行的逃废银行债权现象,对恶性逃废银行债务的直接责任人的处罚规定不够明确,助长了企业逃废债的倾向,不少企业掏空母体,组建新法人令银行债权悬空,或假破产,真逃债,使银行讨债无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主要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后来扶贫开发和助学贷款划归农业银行,又增加了农业加工及小企业贷款,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业务布局:主体是政策性业务。用于出资的债权,可以是单个不动产抵债物,也可以是数百亿元账面价值的不良资产包。
对合作方来说,减少了收购资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可以利用资产公司熟悉资产和专业化处置的优势。不良资产的分层信托与资产证券化虽然在结构上有类似之处,但分层信托是私募、资产证券化是公募,这一根本差异决定了两种融资产品的许多不同之处:一是发行规模不同,资产支持证券的实际发行额应不少于人民币5亿元,同期各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实际发行额应不少于人民币2亿元。资产公司以保险公司为平台,依托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在市场机会出现时,通过保险公司收购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并可将已有的证券、信托等金融平台装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将打造成集团架构,旗下有财险、寿险、资产管理、银行、证券、投资等专业性子公司,类似中国平安集团。
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保险深度(保费/GDP)为3.65%,保险密度(年人均保费)为1083元,与非洲、拉美处于一个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见下图),保险业发展空间很大。这就意味着,资产公司多数业务发展机会、时间和持续性将受到逆周期的局限。信达就是赶这趟,设立了幸福人寿和信达财险。罗伟雄博士帮助进行了资料收集整理。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有保险公司146家,比2005年增加53家。转型方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如果止步不前的话,就跟不上国内金融业发展潮流,难以与其他资产公司以及国内金融同业平等竞争,更难以长期稳定发展。但是受资源禀赋以及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原有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拐点似已出现,未来经济将从高增长转变为适度增长,经济增长整体将逐步放缓。(三)根本性改变资产公司发展模式 一是促使资产公司整体跃升一个大台阶。证券在客户群、网络、流动性等方面可能稍逊银行、保险。
) 进入 梅兴保 的专栏。当然,这三大主流业务只是为企业发展成为一流金融机构提供了可能性或者说更大的可能性,并不具必然性。(四)信托业的发展前景趋好 信托业经过五次整顿,特别是一法两规[18]出台后,开始步入规范良性发展轨道。但还是发展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处于初级阶段。
如果除去这项功能和业务,资产公司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任一单类业务或这些业务总和上,目前的市场地位和重要性都有限,遑论重要的政治地位。有可能成为支柱业务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还很弱小,难以担当支柱业务平台。
四是形成战略性互补、协同效应。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在经济周期波动中,顺周期占主导地位,持续时间长。
资产公司在短短的发展历史中,已经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往往即使错失一次机会,用无数次努力也难以弥补。从社会总需求来看,我国外需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外需增长将减速。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五大国有银行、中国平安的业务范围都覆盖了几乎全部金融领域。而在全球化竞争市场中,社会资本回报率和积累速度将逐步降低并长期处于低位,技术进步有其固有的规律,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存在高原效益。(二)探索资产公司转型发展新道路 对资产公司转型,国务院确定了一司一策的原则。而金融租赁业的业务范围基本涉及了设备投资的各个领域,除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传统租赁领域外,还深入到能源电力、轨道交通、信息通信、农业机械、特种车辆等多个领域,将迎来难得机遇。
由于各类金融业务发展前景和空间不同,资产公司在构建支柱性金融平台时,在业务类别和路径上将面临选择。据预测,我国劳动人口大约会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人口红利窗口最晚将在10年内关闭。
以往资产公司重组过银行、证券、信托等风险金融机构,还没有重组过保险类风险机构,重组保险公司是资产公司在不良资产业务领域的新尝试。三是明确资产公司的发展方向。
二是打造资产公司稳定发展的引擎。同时加大对信托、金融租赁等高利润高增长业务的投入,增厚做大利润,积攒力量。
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各类银行3162家、保险公司146家、证券公司106家、信托公司63家、金融租赁公司17家。二是家庭财富的快速增长对理财需求将快速增长:三是信托业务转型以及连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多个金融市场的多元化业务结构,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托公司除传统的融资型业务信托贷款等会保持快速增长外,各类投资类业务会更快发展,如证券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础设施信托投资以及面向工商企业的信托投资等。(五)金融租赁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金融租赁业在我国已有30年历史。而信托、金融租赁等由于其市场空间不如三大主流业务,难以做得很大。
因此迫切需要一家大型的金融机构如保险或银行机构充当支柱业务平台,使发展跃上一个大的台阶,才有可能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保险可以开展直接投资,为银行所不及。
根据前面分析,目前重组保险机构具有市场可行性,平台发展处于劣势的资产公司通过重组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并将其作为支柱业务平台,具有多方面深远的战略意义。经比较,银行和保险均适宜充当支柱业务,证券次之。
一方面,我国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适度增长,这为资本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需求基础,预计直至2030年是证券业的黄金机遇期。未来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内需来拉动。
在市场机会上,虽然国有银行、一些股份制银行、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通过股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风险大大降低,但是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等中小银行类机构存在严重风险隐患的不在少数,重组动力很强。不论是经济增长和货币化进程放缓,还是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的替代,对银行业发展的有利面在减少,未来银行业传统业务增长会趋缓。(二)可行性分析 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支柱业务一般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往往是在支柱业务充分发展壮大后,向其他业务扩张,开展综合服务。同时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风险保障偏好和能力都会提高,保险需求也会不断提高。
二是进入保险、投行、信托、基金、租赁等其他金融领域,通过新的业务以及综合经营效益提高来平衡传统业务的增速放缓,但银行业务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三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高端设备的需求持续上升。
几大国有银行和一些央企都在近几年通过并购控股了保险公司。从现实来看,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都是以银行、保险、证券中的一项或多项为支柱业务,同时开展其他金融业务为辅助。
从不良资产延伸到风险机构或不良项目。在业务结构上,目前存贷款等传统业务是银行主导业务,是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收入占比超过80%,佣金以及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足2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